用好塞罕坝红色资源,铸魂育人新征程

时间:2025-02-15 8:28:42 浏览:104次

用好塞罕坝红色资源,铸魂育人新征程

塞罕坝,意为 “美丽的高岭”,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1962 年,为了遏制 “风沙紧逼北京城” 的严峻形势,国家建立塞罕坝机械林场。369 名平均年龄不足 24 岁的创业者,从祖国各地奔赴而来,在 “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 的荒漠沙地上,开启了艰苦卓绝的创业征程。近 60 年来,塞罕坝林场三代人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用青春、汗水甚至血肉之躯,筑起了为京津阻沙涵水的 “绿色长城” ,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塞罕坝的建设史,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这种精神是塞罕坝最珍贵的红色资源,也是我们育人的生动教材。牢记使命,是塞罕坝精神的核心要义。塞罕坝人肩负着 “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 的崇高使命,他们怀着 “不绿塞罕坝,誓死不后退” 的坚定信念,“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将茫茫荒漠变为百万亩人工林海,深刻诠释了对理想信念和使命责任的坚守。这种精神可以激励当代青年树立远大理想,明确自身使命,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勇挑重担。
艰苦创业是塞罕坝精神的鲜明特质。塞罕坝林场设立初期,气候恶劣,年均积雪时间长达 7 个月,极端最低气温达零下 43.3 摄氏度。第一代塞罕坝人面对 “一穷二白” 的艰难条件,渴饮沟河水,饥食黑莜面,白天忙作业,夜宿草窝间,却从未放弃。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只有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对于青少年来说,学习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有助于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绿色发展是塞罕坝精神的不懈追求。塞罕坝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如今的塞罕坝,环境美了、旅游热了,绿水青山成为人们脱贫致富的 “绿色银行”,“好风景” 变成了 “好光景”。这启示我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塞罕坝的案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新时代,我们要创新方式手段,用好塞罕坝红色资源。一方面,可以加强与塞罕坝相关的研学旅行,让学生亲身感受塞罕坝的巨变,聆听塞罕坝人的故事,在实践中领悟塞罕坝精神。另一方面,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表达方式、沉浸式体验等,让塞罕坝红色资源 “活起来”“响起来”,增强其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打造塞罕坝主题的数字展馆、互动游戏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塞罕坝的历史与精神。同时,将塞罕坝红色资源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中,编写相关的校本课程、开展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塞罕坝精神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塞罕坝红色资源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实践。我们要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用塞罕坝精神砥砺品格、铸魂育人,鼓舞青年一代的斗志,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让塞罕坝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课程咨询
老师在线

课程咨询

155-1048-0752

行程咨询

177-1314-5404


老师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