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塞罕坝精神为翼,筑牢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根基
以塞罕坝精神为翼,筑牢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根基
塞罕坝,这片曾经黄沙漫天的荒芜之地,如今已成为绿意盎然的生态奇迹。半个多世纪前,塞罕坝人怀揣着绿化祖国的坚定信念,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战风沙、斗严寒,用青春和汗水铸就了 “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 的塞罕坝精神。这种精神穿越时空,在当下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工作有着深刻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当下,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从社会环境来看,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市场经济的浪潮,使得部分青年教师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有所抬头。在职业发展中,教学科研的双重压力,以及对职称晋升的焦虑,让一些青年教师将更多精力放在业务提升上,而忽视了自身思想政治素养的锤炼。在思政工作方式上,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难以真正触动青年教师的内心,导致思政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
面对这些挑战,塞罕坝精神中的 “牢记使命”,为青年教师指明了方向。青年教师应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将个人的职业发展与国家的教育事业紧密相连。就如同塞罕坝人牢记绿化祖国的使命,在荒漠中扎根一样,青年教师要在教育的 “三尺讲台” 上坚守初心,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
“艰苦创业” 的塞罕坝精神,激励着青年教师勇于面对职业发展中的困难与挑战。在教学科研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难题,如课程创新的压力、科研项目的瓶颈等。青年教师要学习塞罕坝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把困难当作成长的阶梯,在艰苦的环境中砥砺前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绿色发展” 理念在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工作中,则体现为促进青年教师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高校应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学术氛围,为青年教师提供多元化的发展平台和资源支持。不仅要关注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升,更要注重其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培养,使青年教师在思想和业务上都能实现 “绿色发展”,成长为教育领域的参天大树。
为了更好地将塞罕坝精神融入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工作,高校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组织青年教师参观塞罕坝机械林场,亲身感受塞罕坝精神的内涵与力量;邀请塞罕坝建设者讲述奋斗历程,用真实的故事感染青年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塞罕坝精神元素,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让塞罕坝精神在校园中生根发芽。
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工作任重而道远。塞罕坝精神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动力和实践指引。通过将塞罕坝精神融入思政工作,引导青年教师牢记使命、艰苦创业、追求全面发展,我们定能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青年教师队伍,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让教育的希望在塞罕坝精神的滋养下茁壮成长,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上一篇:
用好塞罕坝红色资源,铸魂育人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