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塞罕坝精神为翼,推动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时间:2025-02-11 8:48:56 浏览:121次

以塞罕坝精神为翼,推动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塞罕坝,曾经是一片黄沙漫天的荒原,如今却成为郁郁葱葱的林海。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在 “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 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这种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价值,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了极具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将塞罕坝精神融入思政课,增强了思政课的针对性。在当今社会,部分大学生存在理想信念模糊、责任感缺失、艰苦奋斗精神不足等问题。塞罕坝人牢记使命,他们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情感,响应国家号召,奔赴塞罕坝,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这种使命感可以激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明确自己在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同时,塞罕坝人在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植树造林,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正是引导大学生克服享乐主义、培养吃苦耐劳品质的生动教材。针对大学生在面对挫折时容易退缩的问题,塞罕坝精神中的坚持与拼搏能给予他们强大的精神鼓舞。
塞罕坝精神还能极大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相较于传统思政课中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塞罕坝的故事是鲜活的、真实的,充满了情感与温度。在思政课堂上,通过讲述塞罕坝人如何在恶劣环境中扎根、奋斗的事迹,展示他们从青春年少到白发苍苍,始终坚守的画面,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塞罕坝从荒漠到林海的变迁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塞罕坝精神的力量。组织学生开展关于塞罕坝精神的讨论、演讲、社会实践等活动,鼓励学生深入思考、亲身感悟,使思政课从 “一言堂” 转变为 “群言堂”,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为了更好地将塞罕坝精神融入思政课,高校思政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深入研究塞罕坝精神的内涵与价值,创新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塞罕坝精神有机结合。学校也应加强课程建设,丰富教学资源,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塞罕坝精神为高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挖掘和利用塞罕坝精神,能够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让思政课成为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培养出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责任感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新时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我们应不断探索,让塞罕坝精神在高校思政课的课堂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
课程咨询
老师在线

课程咨询

155-1048-0752

行程咨询

177-1314-5404


老师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