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塞罕坝红色基因,筑牢新时代精神长城

时间:2025-02-10 9:09:15 浏览:132次

传承塞罕坝红色基因,筑牢新时代精神长城

塞罕坝位于河北承德市围场县北部,曾经是清王朝木兰围场的一部分,有着 “美丽高岭” 的美誉。但同治年间开围放垦,加之日本侵略者掠夺性采伐、连年山火和过度农牧活动,到新中国成立之初,这里已变成 “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 的高原荒丘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毛泽东同志发出 “绿化祖国” 的伟大号召。1962 年,塞罕坝机械林场正式组建,来自全国 18 个省市的 127 名大中专毕业生,与当地干部职工组成 369 人的创业队伍,拉开造林绿化的大幕。
在塞罕坝建设初期,条件极其艰苦。这里集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五种极端环境于一体,缺粮食、少房屋、交通闭塞,冬季大雪封山时近乎与世隔绝,也没有学校、医院和娱乐设施。但塞罕坝人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在这片荒原上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奋斗。他们住窝棚、睡地窨子,啃窝头、喝雪水,风餐露宿,与恶劣的自然环境顽强抗争。正是凭借着这种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塞罕坝人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成功营造出 112 万亩人工林,森林覆盖率从建场初期的 11.4% 提高到现在的 80%,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这其中,红色基因所蕴含的坚定信念、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等品质,始终支撑着塞罕坝人砥砺前行。
红色基因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在塞罕坝的建设中,塞罕坝人牢记为京津阻沙涵水、改善生态环境的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他们的艰苦奋斗,不仅改变了塞罕坝的面貌,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这种精神与红色基因中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高度契合。
传承塞罕坝红色基因,对于新时代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助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塞罕坝的故事是生动的教材,让人们深刻体会到先辈们的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有着积极影响。引导青少年学习塞罕坝精神,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坚韧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让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 。
为了更好地传承塞罕坝红色基因,我们要讲好塞罕坝的故事,通过多种形式,如学校教育、媒体宣传、文化活动等,让更多人了解塞罕坝的建设历程和精神内涵。同时,要将塞罕坝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激励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塞罕坝的绿色奇迹是红色基因的生动实践,传承塞罕坝红色基因,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让我们从塞罕坝精神中汲取力量,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共同筑牢新时代的精神长城,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课程咨询
老师在线

课程咨询

155-1048-0752

行程咨询

177-1314-5404


老师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