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塞罕坝为翼,展教育数字化与红色育人新篇
以塞罕坝为翼,展教育数字化与红色育人新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推进教育数字化” 这一要求如强劲东风,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着重强调的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更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塞罕坝,这片充满奋斗精神与绿色奇迹的土地,便找到了将二者融合的生动样本。
塞罕坝,从 “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 的荒漠沙地,到 “林海苍翠连绵、河水清澈甘甜” 的生态绿洲,背后是几代塞罕坝人用青春、汗水乃至生命铸就的绿色丰碑。这一伟大的生态奇迹,蕴含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神,是极为宝贵的红色资源。
在教育数字化的浪潮下,塞罕坝精神的传承与教育迎来了新的契机。借助数字化技术,我们可以将塞罕坝的故事、塞罕坝人的奋斗历程,以更加生动、多元的形式呈现给广大学生。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学生们足不出户便能 “置身” 塞罕坝,沉浸式感受那片林海的壮阔,聆听塞罕坝人讲述当年植树造林的艰辛与坚持。例如,开发以塞罕坝为主题的教育 APP,其中包含互动式的历史场景还原、知识问答、故事音频视频等模块,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塞罕坝精神的兴趣。
从实践育人角度来看,塞罕坝本身就是一座天然的育人课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塞罕坝进行实地研学,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植树造林、森林养护等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领悟塞罕坝精神的内涵。学生们在与塞罕坝务林人的交流互动中,学习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感受劳动的价值和意义。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还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网络育人方面,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塞罕坝精神网络教育社区。在社区中,学生们可以分享自己对塞罕坝精神的理解和感悟,交流学习心得。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线上讲座、主题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塞罕坝精神与自身成长、社会发展的联系。同时,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实时展示塞罕坝的生态建设成果和日常工作场景,让更多学生了解塞罕坝的发展动态。
推进教育数字化与发挥塞罕坝等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二者相辅相成。教育数字化为红色资源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更丰富的手段,而红色资源则为教育数字化提供了具有深刻内涵和教育价值的内容。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两大优势,培养出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让塞罕坝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下一篇:
以塞罕坝精神为翼,助力思政课立德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