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塞罕坝精神为翼,促高校党建与事业深度融合
以塞罕坝精神为翼,促高校党建与事业深度融合
塞罕坝从 “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 的荒漠沙地,蜕变为 “林海苍翠连绵,河水清澈甘甜” 的生态明珠,背后是无数建设者们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正是高校在推进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中所亟需的。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并非一蹴而就,会面临传统观念的束缚、资源分配的难题以及新兴领域的探索风险。高校党组织应发扬塞罕坝精神,带领广大师生坚定信念,勇于突破。组织党员教师带头开展调研,深入了解行业需求与学科前沿,不畏艰难地对陈旧专业进行改造升级,积极开辟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兴专业,为高校学科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塞罕坝精神中的无私奉献精神有着深刻的映照。高校教师应如塞罕坝的建设者们一样,将培育人才视为自己的终身使命。党建工作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凝聚人心的作用,通过党组织的活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鼓励党员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从课堂教学到科研指导,从生活关怀到职业规划,全方位为学生成长付出心血。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体教师,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人才筑牢根基。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体现,这与塞罕坝人坚持绿色发展、为生态环境改善而不懈探索的精神高度契合。高校党组织要发挥把准方向的作用,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引导科研团队聚焦国家重大需求,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设立党员科研先锋队,在科研攻关中勇挑重担,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励更多科研人员投身到技术创新的洪流中。同时,积极与企业、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打破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高校力量。
塞罕坝精神为高校党建与事业深度融合提供了生动的范例和强大的精神指引。高校应紧紧围绕党的建设工作会议要求,将塞罕坝精神融入到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重点任务中,以党建引领推动高等教育事业迈向新的高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提供更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
上一篇:
以塞罕坝精神为引领,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下一篇:
塞罕坝红色资源:高校立德树人的精神富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