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特色党建研修:7大实践路径汲取奋进力量

来源:塞罕坝教育基地 作者:崔老师 时间:2025/8/5 11:47:04 浏览:25次

塞罕坝精神传承培训方法

当第一缕晨光穿透百万亩林海,塞罕坝的落叶松梢凝结着露珠,像极了三代造林人眼角未干的汗滴。这里曾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如今却成为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的生动课堂。是什么让这片土地发生了奇迹?答案藏在"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里,更藏在党建引领与生态建设深度融合的实践中。
塞罕坝精神传承培训方法

从一棵松到一片海:党建研修的初心密码

1961年,一株150岁的落叶松在塞罕坝荒原上被发现,它不仅证明了这片土地能孕育生命,更点燃了共产党人"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蓄水源"的信念。

党建引领绿色发展实践的第一步,就是把党支部建在造林一线。老书记王尚海带着党员们在马蹄坑开展大会战,在零下43℃的严寒中,用"三锹半"植苗法种下希望。

如今,塞罕坝的森林覆盖率从11%跃升至82%,每一棵树木都是党性教育的活教材。在这里,党员干部能触摸到"献完青春献终身"的赤诚,感受到"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这正是塞罕坝精神传承培训方法的核心要义。
塞罕坝精神传承培训方法
把课堂搬进林海:沉浸式教学的创新实践

尚海纪念林的木栈道上,每块石板都刻着一个党员的名字;月亮山望海楼里,夫妻护林员的日记记录着15分钟一次的火情瞭望。

这种党性教育现场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让学员在林间徒步中感悟"艰苦奋斗",在碳汇实验室里理解"绿色发展"。

国家林草局党校的学员们曾在这里与林场职工同吃同住,围绕"两山转化"、"生态价值实现"等议题展开讨论。当理论学习与林间实践碰撞,抽象的"初心使命"便化作了可感可知的奋斗故事。
塞罕坝精神传承培训方法

精神传承的当代答卷:从绿色奇迹到奋进力量

塞罕坝精神传承培训方法的独到之处,在于它从不空谈理论。青年干部们在这里学习"全光育苗法",更学习老一辈如何在失败中摸索规律;讨论森林经营方案,更讨论如何在保护与发展间找到平衡。

"塞罕坝人教会我们,党建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扛在肩上的镐头。"

正如一位学员在心得中所写。如今,这种精神正通过"支部联学"、"青年先锋队"等载体向外辐射,让更多党员干部明白:奋进力量不在远方,而在脚下的泥土里。
塞罕坝精神传承培训方法

尾声:每片叶子都在诉说

站在塞罕坝的制高点远眺,林海翻涌如绿涛。这片土地用60年的时间证明:党建引领绿色发展实践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用双手书写的答卷。

当我们在党性教育现场教学中触摸这些故事,当塞罕坝精神传承培训方法融入日常工作,或许就能懂得:所谓奋进力量,不过是像那些松树一样——把根扎深,把腰挺直,然后静待风来。

课程咨询
老师在线

课程咨询

155-1048-0752

行程咨询

177-1314-5404


老师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