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精神:绿海铸魂释放革命精神时代伟力

来源:塞罕坝教育基地 作者:崔老师 时间:2025-03-25 8:59:52 浏览:49次

    从“飞鸟无栖树”的荒漠到“苍翠连天际”的林海,塞罕坝用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精神丰碑。塞罕坝精神以生态文明实践续写革命基因,将红色血脉融入绿色征程,持续释放着“改天换地、久久为功”的磅礴力量。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国生态治理的典范,更成为新时代革命精神引领发展的鲜活样本,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东方智慧。本文从精神传承、生态实践、价值辐射三大维度,解码塞罕坝精神的时代引领力。

    一、红色基因的绿色转化:荒漠崛起中的精神淬炼‌

    以革命意志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

    使命接力‌:三代塞罕坝人接力造林115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1.4%升至82%,用“一棵松精神”诠释“功成不必在我”的红色担当。

    技术攻坚‌:攻克高寒地区育苗、沙地造林等53项技术难题,建立“大穴深栽、覆土防风”等八大造林标准,将革命年代的“人定胜天”转化为科学治沙的“天人合一”。

    生态信仰‌:打造“尚海纪念林”等精神地标,建设“绿色丰碑”党性教育基地,年均开展“林场党课”300余场,让“荒漠变绿洲”的实践成为理想信念教育的活教材。

    二、生态价值的裂变释放:从林场到产业链的升级之路‌

    以绿色产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碳汇经济‌:建成我国北方最大碳汇交易林场,年固碳量86万吨,通过北京绿色交易所实现碳汇收益超2亿元,开创“生态资源-资本-反哺生态”的闭环模式。

    文旅融合‌:开发“林海徒步”“星空营地”等生态体验项目,推出“松子盲盒”“落叶文创”等绿色IP,年接待游客超6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5亿元。

    科技赋能‌:联合中科院建设“智慧林场”,运用卫星遥感、物联网技术实现病虫害预警、火情监测秒级响应,获评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技术应用案例。

    三、精神辐射的全球表达:中国方案的生态外交‌

    塞罕坝模式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载体:

    国际培训‌:设立“全球荒漠化防治研修班”,为非洲、中东等地区培训300余名治沙专家,在埃及、沙特推广“乔灌草立体种植”技术体系。

    标准输出‌:主导编制《干旱区生态修复技术指南》等5项国际标准,推动“塞罕坝造林法”写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实践案例库。

    文化共鸣‌:纪录片《塞罕坝:地球上的绿色奇迹》在BBC、Discovery播出,YouTube播放量超2000万次,海外网友热议“中国绿”背后的精神密码。

    总结

    塞罕坝精神以“红色基因驱动绿色发展”为核心逻辑,将革命年代的奋斗意志转化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伟力。这种精神既是对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的传承创新,又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生动诠释。从林海守望到全球治理,塞罕坝持续释放的不仅是生态修复的物理能量,更是革命精神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磅礴力量,为世界提供了“东方智慧解决全球问题”的中国范式。

课程咨询
老师在线

课程咨询

155-1048-0752

行程咨询

177-1314-5404


老师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