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

时间:2025-02-26 8:50:24 浏览:69次

塞罕坝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凝聚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宛如一座蕴藏无尽智慧与力量的宝库。其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承载着无数先辈的热血与奋斗,内容体系庞大且思想内涵极为深刻。塞罕坝,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其红色文化资源更是熠熠生辉,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不可多得的生动教材。
塞罕坝的红色文化资源涵盖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等多个层面。物质文化以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过程中留存的各类实物为载体,如老一辈建设者们使用过的简陋工具,它们见证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创业岁月。这些工具虽已陈旧,却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当年建设者们战天斗地的豪情壮志。精神文化层面,塞罕坝精神堪称核心。从最初面对恶劣环境时的不屈不挠,到几代人接力传承、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塞罕坝精神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在制度文化方面,塞罕坝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保障了林场建设的有序推进,体现了对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理念的坚守。
在不同历史时期,塞罕坝红色文化基于不同目标和任务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创业初期,面对荒芜的沙地,首要任务是植树造林、改善生态。此时的红色文化彰显出的是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精神。建设者们风餐露宿,在漫天风沙中种下一棵棵希望之树,用坚韧不拔的毅力开启了塞罕坝的绿色征程。随着时代发展,塞罕坝不仅要实现生态效益,还要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这一时期,红色文化又融入了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激励着新一代塞罕坝人运用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让这片绿色林海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将塞罕坝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高校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组织相关专业的学者深入研究塞罕坝红色文化的形成背景、发展脉络及内在价值。师资优势更是关键,思政课教师通过深入挖掘塞罕坝红色文化内涵,将其巧妙融入课堂教学中,使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鲜活。同时,高校还拥有丰富的平台资源,如学术讲座、实践教学基地等,为学生近距离接触和感受塞罕坝红色文化提供了便利。
为了让塞罕坝红色文化在高校中 “活起来”,高校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积极组织对塞罕坝红色文化资源的专项调查,深入林场、走访老建设者,收集第一手资料,让历史更加真实可感。加强遗存保护,对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和物品进行妥善维护,让红色记忆得以延续。通过研究阐释,将塞罕坝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进行深度剖析,为思政教育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整合挖掘各类资源,形成系统的教学素材,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同时,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如举办塞罕坝精神主题展览、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等,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积极开展 “互联网 + 教育” 专项行动。创建塞罕坝红色文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将塞罕坝的历史影像、建设故事、专家解读等内容以数字化形式呈现,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依托阶段性的教研活动,对动态文化资源库进行增补和内涵凝练工作,确保资源库内容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完善。此外,按照生产背景、文化实质、文化形态、事迹类别等,将塞罕坝及全国范围内的各类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分类归档,构建起一个全面、系统的红色文化资源体系,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资源支持。
将塞罕坝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的新时代人才的重要举措。通过这一融合,让学生深刻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传承红色基因,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以塞罕坝精神为指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程咨询
老师在线

课程咨询

155-1048-0752

行程咨询

177-1314-5404


老师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