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精神与思政课建设:传承与育人共绽华彩

时间:2024-11-29 8:54:51 浏览:289次

塞罕坝精神与思政课建设:传承与育人共绽华彩


在岁月长河中,塞罕坝宛如一颗生态明珠,熠熠生辉,其承载的精神内涵跨越时空,与当下党的教育事业关键环节 —— 思政课建设紧密相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高度重视,如同为育人工程筑牢根基、指明方向,而汲取塞罕坝精神养分,融入思政课内涵式发展进程,恰是增强思政课针对性与吸引力的有力之举。

塞罕坝,往昔水草丰美,后历经战火、垦伐,沦为风沙肆虐的 “荒原沙地”。然三代塞罕坝人以 “咬定青山不放松” 之坚毅,怀揣 “绿了荒原白了头” 的无私奉献,凭科学求实之态度、开拓创新之勇毅,从一棵松到百万亩林海,筑起生态屏障。这般战天斗地历程,凝练出 “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 的塞罕坝精神,是对责任担当、奋斗实干、生态智慧等崇高价值的生动诠释,为思政课提供鲜活 “教材库”。

于思政课而言,使命担当是灵魂主线。恰似塞罕坝人牢记 “修复生态、护卫京津” 使命扎根荒原,思政课核心要义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助其明晰时代重任,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 “榫卯相接”。课堂之上,讲述塞罕坝故事,剖析初代建设者响应号召、背井离乡奔赴荒滩初心,可让青年感悟先辈担当,唤醒自身使命感,于时代浪潮中找准坐标,励志投身民族复兴征程,使思政课摆脱空泛说教,紧扣时代使命脉搏。

艰苦创业是砥砺品格 “磨刀石”。塞罕坝建设历经寒冬酷暑、物资匮乏,造林成活率低等重重磨难,建设者凭双手一锹一镐垦荒植树。思政课融入此内容,学生能体悟奋斗真谛,明白美好成果皆从苦中来。在温室中成长的青年,借塞罕坝奋斗图景,可看到汗水泪水浇灌希望,感悟 “躺平” 不可取、“佛系” 无出路,磨砺坚韧意志,以吃苦在前、拼搏奋进姿态直面学业、生活挑战,让思政课化作精神 “补给站”,赋予学生前行力量。

绿色发展契合时代思潮,充实思政课创新内涵。塞罕坝从生态破坏到生态修复、永续利用,彰显科学发展智慧。当下思政课建设,正需这般创新、可持续理念。以塞罕坝绿色转型切入,探讨全球生态危机应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启发学生立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拓宽国际视野、培育战略眼光,创新思政课议题维度,紧跟时代生态、科技、文明发展步伐,使思政课堂变身前沿思想 “瞭望台”,激发学生探索欲与创造力。

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还需教学形式 “巧雕琢”。借鉴塞罕坝人因地制宜、创新造林法,思政教师可打破传统 “满堂灌”,运用案例教学、实地研学、情景模拟等多元法,将塞罕坝搬入课堂、带学生走进塞罕坝,借多媒体还原建设场景,在林场实地感悟精神,让学生在互动参与中触摸历史温度、汲取精神力量,提升思政课 “体验感”“沉浸感”,精准 “滴灌” 思政养分,滋养学生心灵。

党的十八大奏响思政课建设强音,塞罕坝精神恰似弦上灵动音符。将其深植思政课沃土,以精神为笔、创新为墨,书写思政育人崭新篇章,持续锻造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思政课堂,定能培育德才兼备、胸怀家国、砥砺奋进的时代新人,为民族复兴伟业汇聚磅礴青春力量。
课程咨询
老师在线

课程咨询

155-1048-0752

行程咨询

177-1314-5404


老师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