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松针党课:干部培训新范式
塞罕坝的松针党课,乍听像一句玩笑,却悄悄把干部培训新范式推到了聚光灯下。有人疑惑:几片松针能讲出什么大道理?可当你踩在那条被落叶铺成的小径,听见风穿过林海的呼啸,才会明白 —— 真正的课堂从来不局限于四面墙。
干部培训新范式在这里被重新定义。没有横幅、没有投影,只有一棵棵挺立七十年的落叶松。讲解员把松针攥在掌心,轻轻一捻,树脂的清香散开,像一封从 1962 年寄来的信。那一年,第一批上坝人啃着冻馒头,把树苗插进零下四十度的沙地。如今,这些树高过十层楼,年轮里刻着 “干” 字。干部们仰头望,脖子发酸,心里却忽然亮堂:原来 “干” 不是口号,是年轮。
塞罕坝松针党课的高明,在于它把宏大叙事拆成可触可感的细节。有人蹲在树根旁,发现一圈焦黑的痕迹 —— 那是 1987 年山火留下的疤。讲解员说,火灭后,护林员把烧焦的松果埋进土里,第二年竟冒出嫩芽。干部们听完沉默,脑海里闪过自己工作中的 “火场”:项目烂尾、群众质疑、指标落空…… 松果能重生,人为什么不能?

干部培训新范式最怕 “打卡式” 感动,而松针党课偏偏不给拍照点。它把问题甩给学员:如果你是一棵松,风来了,你往哪边斜?有人答 “往群众那边”,被反问 “群众在哪边”;有人答 “往组织那边”,又被追问 “组织在哪边”。对话像剥笋,一层层剥到心尖。最后大家发现,真正的方向藏在脚下 —— 根扎得越深,树才站得越直。
离开塞罕坝时,没人带走纪念品,却有人偷偷装了一小袋土。返程高铁上,一位干部把土倒进保温杯,冲了杯速溶咖啡。他喝一口,皱起眉头:苦,但回甘悠长。就像那堂课,苦在揭短,甘在醒神。
干部培训新范式,说到底是一场 “去滤镜” 的自我对视。塞罕坝用松针当针,扎破了那些 “我已经很努力” 的泡沫。它提醒:别急着向上生长,先向下扎根。根须触到的黑暗,才是养分最浓的地方。
下次再有人问你干部培训新范式是什么,别背文件。掐一片松针给他闻,告诉他:这是 1962 年的味道,也是 2024 年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