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干部培训基地:历史现场教学激活红色基因传承密码

来源:塞罕坝教育基地 作者:崔老师 时间:2025-04-23 10:06:46 浏览:22次

    塞罕坝干部培训基地:历史现场教学激活红色基因传承密码

    在推进新时代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中,塞罕坝干部培训基地依托"绿进沙退"的生态奇迹现场,开创了沉浸式党性教育新模式。这里以56年造林史为鲜活教材,通过"场景还原+精神解码+实践延伸"三维教学体系,让党员干部在历史发生地触摸时代脉搏,从治沙壮举中汲取奋进力量,为新时代干部教育树立了标杆典范。

    黄沙变林海:生态奇迹背后的精神图腾

    通过实地考察百万亩人工林海,学员可直观感受三代务林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的坚守。培训基地特别设计"林龄识别""土壤剖面分析"等互动环节,让学员在测算年轮密度、对比沙土质地的过程中,深刻理解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的塞罕坝精神内核。2023年数据显示,现场教学使理论认知转化率提升47%。

    时空对话:沉浸式课堂唤醒初心记忆

    基地创新开发"时空信箱""治沙工具复原体验"等12项情景教学项目。学员可通过模拟60年代造林突击队的劳动场景,使用原始铁锹、柳条筐等工具完成固沙作业,在身体力行的教学过程中,将"一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的奋斗哲学转化为新时代的担当自觉。

    绿色基因解码: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新范式

    依托全国首个"生态修复技术实训中心",构建起涵盖18个专业模块的生态文明课程体系。学员可参与无人机巡林、智能滴灌系统调试等科技治沙项目,在掌握现代林业技术的同时,深化对"两山理论"的实践认知。该模式已培养专业技术骨干2300余人,形成可复制的教学经验。

    党建赋能:产学研融合培育发展新动能

    基地联合28家科研机构搭建"红色智库",开发出包含42个典型案例的党建创新课程库。通过"支部建在项目上""党员责任林认领"等特色实践活动,将组织建设与生态保护有机融合,近三年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67个,带动区域增收超1.2亿元。

    塞罕坝干部培训基地的探索证明,红色教育需要具象化的时空载体。当党建课堂延伸到历史现场,当理论说教转化为身体记忆,党员干部就能在生态修复的年轮里读懂初心,从治沙造林的轨迹中坚定信仰,真正实现精神力量的代际传递与创新发展。

课程咨询
老师在线

课程咨询

155-1048-0752

行程咨询

177-1314-5404


老师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