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教育基地:锻造新时代干部队伍的三大实践密码
导引:塞罕坝从荒原变林海的生态奇迹,不仅书写了绿色发展的中国故事,更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干部教育实践体系。作为国家级教育基地,塞罕坝通过将生态治理成果转化为干部培养资源,构建起政治锤炼、本领提升、使命传承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为新时代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提供了鲜活样板。
一、精神熔炉:以塞罕坝精神筑牢政治忠诚
教育基地通过沉浸式党课、三代务林人口述史等载体,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具象化。干部在55年造林史实景中感悟初心,在风沙肆虐的模拟体验中锤炼党性,实现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的同步提升。
二、实战沙盘:生态治理经验赋能专业能力
依托112万亩人工林场的实体课堂,开发防沙治沙、林业经济、灾害防控等12类实训课程。通过参与森林抚育、碳汇计量等实操项目,干部在解决复杂生态问题中磨炼系统思维和攻坚本领,推动理论学习向实践能力转化。
三、党建引领:创新组织生活提升队伍凝聚力
打造“临时党支部+项目攻坚组”双轨机制,将组织生活会开在防火瞭望塔、育苗实验室等一线场景。通过联合巡护、技术比武等特色党建活动,强化干部队伍的协作意识和担当精神,形成“干中学、学中干”的良性循环。
总结:塞罕坝教育基地以生态实践为纸、以奋斗精神为墨,绘就了新时代干部教育的创新图景。其创造的“精神铸魂—实践强基—党建引领”培养模式,为破解干部本领恐慌、激发队伍内生动力提供了可推广方案,持续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输送政治过硬、敢为善为的骨干力量。